# LLM大模型
集成支持主流的LLM大模型,包括OpenAI、千问(QWen)、豆包、Kimi和开源的Ollama,支持记忆功能开启(加载历史对话记录),使得对话更连贯,支持对异常进行失败重试、捕获响应等错误处理机制。
# 输入
# API 秘钥
可在【凭据管理】里创建大模型API Key凭据类型。需要配置如下几个选项:
Product:大模型产商,包括:豆包、Kimi、Ollama、OpenAI和千问
API Key。各个产商平台生成的API Key
# 模型
选择不同产商的LLM凭据,可以选择不同的模型,如果想要的模型不在列表里,可以手动输入模型名称。
# 系统消息
系统消息就是给LLM设定一个角色、人设,例如常见的:你是一个很有帮助的AI助理等,这样可以让LLM的回答更专业、更准确。
# 用户消息
就是用户的提问内容,这里可以使用变量表达式的功能,集成工作流中其他APP节点的输出。
# 历史对话
启用历史对话功能,可以把历史某段事件内的对话内容加载到LLM中,这样可以使得LLM有类似人类大脑记忆的功能,使得对话显得更加连贯。但是加载的历史对话轮数越多,则会越消耗Token。
例如下面就把上一次的历史对话记录加载到LLM,使得LLM有记忆的功能。
# 异常处理
可以设置异常发生时,如何响应:
- 重试:可以设置重试的次数和间隔频率
- 忽略:忽略,继续往下执行
- 抛异常:抛出异常,则工作流报错停止运行
- 捕获:可以捕获异常,并设置响应异常的分支(红色圆点)
# 输出
如下是一个连贯的对话记录,里面会包含历史加载的对话数据和当前提问的回答。
History中role有三种角色,分别是system、user和assistant。
[
{
"content": "{\n \"role\": \"assistant\",\n \"content\": \"您是IOLinker。根据我们的对话记录,这是您刚才告诉我的名字。请问需要我为您做些什么吗?\"\n}",
"history": [
{
"content": "You are a helpful assistant",
"role": "system"
},
{
"content": "你好,我叫IOLinker",
"role": "user"
},
{
"content": "{你好,IOLinker!很高兴认识你。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的吗? [{system You are a helpful assistant} {user 你好,我叫IOLinker}]}",
"role": "assistant"
},
{
"content": "请问我是谁",
"role": "user"
}
]
}
]

← 多脚本运行